游客发表
在经济快速增长中,耕地大量减少,粮食产量下降幅度过大。
或者由于一刀切而形成某种程度的硬着陆,不仅对宏观经济增长造成损失,同时更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一些有关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可能出现反弹的问题: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半年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是7、8月以来出现了停止下降、甚至略有回升的势态。
目前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呈现反弹的苗头。它不仅严重损害宏观经济整体的效益,而且由于它对收入分配格局所产生的冲击而会导致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这次宏观调控便能够在解决当期宏观经济运行问题的同时,为长期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增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奠定较好的基础。因此,一方面,过热是局部性的,程度明显低于前几次。提高利率能够比较好地同时调控货币的供给和需求。
国家统计局8月份的统计数字表明,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了6.8%,涨幅比7月提高了0.4个百分点。在充分肯定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成效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经过60年代初的大调整后,最终消费率重新上升,1961至1969年间,平均为70%(按1952年不变价计算,下同)。
改革至今,可以说,在国有单位内,分配体制方面的改革一直尚未根本触动,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现有工资结构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吃、穿、用等基本生活消费的需要,而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是福利性的。而改革开放之后,最终消费率的这一次大幅度下降,则是在最终消费额的绝对量不断迅速扩大、最终消费增长速度明显提高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目前启动经济中的问题 从今年初开始,中央采取了扩大内需(主要是投资),启动经济,确保8%增长目标的种种措施。但从一些局部地区看,前几年已建起来的一些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如果居民是在大幅度压缩一般正常消费支出、大幅度挤压原有购买力的情况下来购房的,那么,必然导致一般消费需求的萎缩,进一步加剧一般消费市场(包括一般消费品和消费服务)的疲弱状况。长江流域的整治与开发, 是浩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已有的开发方案和建设基础上,以三年作为启动,先从沿江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沿江中小城镇建设、江道与两岸的整治(以欧洲莱茵河、多瑙河为榜样)开始,有选择地、先易后难地分段实施。
(2)投资启动与消费启动相结合。(4)点启动与区启动相结合。铁路修起来了,但沿路周围的经济发展尚难跟进。长江流域的开发, 既有利于推进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又有利于推进一般技术由东向西的梯度转移。
大规模的投资资金, 可采取多种形式,从政府、民间、国外筹集,并借此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发展。一者,从全国整体上看,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足。但是,企业和商业银行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如何在树立了防范风险意识的同时,培育起顶着风险上的企业家精神和银行家精神,培育起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尚需一个过程。这样,在当前既起到以此来启动全国经济的作用,又与推动我国经济跨世纪(10年左右)的增长相衔接。
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对于抑制旧体制下的投资饥渴和盲目扩张冲动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转变经营机制,逐步成为独立的决策主体,其生产与投资决策已由市场导向和受市场制约。
这在全国大面积做不到,而可从长江流域开发中的局部地区先做起,既可立即见效,又起到试点作用。(1)短期启动与长期发展相结合。
实现住宅商品化的充分条件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充分提高,在一定的较高的收入水平上,使居民在不影响一般正常消费支出的情况下,能够有钱买得起房。二、启动经济的新思路 总思路是: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改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区,以区带面,寓点于区(点指行业,面指全国,区指区域)。采用市场机制,吸引下岗干部和下岗职工流向长江流域,参加长江流域的整治与开发,这样可以大规模地解决就业问题。第二个方面,金融体制的变化。从内需说,经济启动要靠双轮:投资与消费。我国经济增长的体制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深刻、重大的变化。
邓小平同志当时就预想到,在开发了沿海特区、沿海省份和上海之后,由沿海向内地推移的具体途径,是以上海为龙头,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带动全国。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其贷款决策也已由市场导向和受到市场制约。
综上所述,这次启动,不能像过去那样指望在一年内完成,也不能像现在这样靠点启动和靠投资单轮启动,而需要转换大思路和采取大动作。二者,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马迟缓,靠其中投资的40%左右转化为消费,难以启动现在处于疲弱状态的整个消费市场。
原文来源:《内部文稿》(京)1998年第19期 第20-22页 进入 刘树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经济措施 。是在居民现期收入的增长和预期收入的增长呈下降状态的情况下出现的。
在一些地方,公路修起来了,但路上跑的货车很少。消费市场的疲弱状况如果持续下去,社会生产与投资失去了其起点和终点,整个经济的增长失去了足够的消费市场空间,只靠住宅业怎能带动起整个经济的增长?另外,如果全国上下、各地都向着同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军,会不会形成一窝蜂式的集中消费的浪潮?住宅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住宅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在需求过旺的情况下,会搅起泡沫,而在泡沫破裂后,又会导致高价位的供过于求。目前的启动,主要靠投资,投资的启动又主要集中在公共基础设施、城镇居民住宅等几个行业点上。因为要实现住宅商品化,改革原有的福利分房制度只是为其提供了必要条件,但远不是充分条件。
是在前期高速增长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以及供给结构的变化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三者,从公共基础设施这个行业点上来启动,主要是政府行为,在上述情况下,结果会出现政府一头热,市场一头冷的局面,即中央政府热心于基础建设,而市场响应(包括基础设施使用的市场和消费市场)偏冷。
但从我国目前情况出发,消费的启动有困难。在我国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的高速增长中,政府并没有人为地去号召或引导全国居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而家用电器这个行业点,却随着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和全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一般产业关联意义上讲,发展城镇居民住宅可以带动建材等5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微观基础的变化。
将长江流域建成我国美丽的大型旅游区。这样做的理由是: 1.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是以点带面,而是以区带面,寓点于区。已建的基础设施效益不高,影响到新的基础设施上马的积极性。然而,我国居民在现有工资结构和工资水平下,是难以支撑住宅商品化、难以支撑住宅业作为支柱产业的。
在长江流域的整治与开展区内,率先进行各种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全实行新体制,既有利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既要大面积地解决就业问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又要防止经济的过热增长,这是一个大矛盾。
我国地域辽阔,借助江河流域,使经济增长由东向西推移,使东中西部发展相连接,这是东亚一些国家所没有的自然大优势。其三,消费信贷目前在我国尚难以推行。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就明确说过: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在第一批沿江整治与开发地区的中小城镇(不是大城市),率先实行工资结构的改革,使年工资收入与购买住房、小轿车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并同时实行住房与小轿车的消费信贷,以此带动住宅业与汽车业的发展。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